2025年04月14-17日 保利世贸博览馆1号馆&2号馆

语言:中文

展商登录 观众登录

扫码关注
获取更多展会信息

显“底色”添“亮色”!上半年我国外贸交出这样一张“成绩单”

发布时间:2023-09-14 来源:央视新闻

2023年中国经济已经走过了“上半程”,和去年同期经历的风风雨雨相比,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呢?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20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贸易额同比增长2.1%,这是我国外贸上半年交出的“成绩单”。在出口面临较大外需压力的背景下,上半年,中国外贸顶住了压力,稳住了规模,提升了质量,呈现出韧性“底色”。

 

显“底色”!上半年外贸额首次突破20万亿元

 

这是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最新的全球贸易展望报告。根据世贸组织的预测,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1.7%,明显低于过去12年2.6%的平均水平。全球货物量增长放缓,也从目前已经更新的前五个月主要国家的进出口数据可见一斑。

 

 

当记者查阅主要国家前五个月的进口数据时发现,主要国家进口额普遍下降,全球需求不振持续显现;而前五个月主要国家的出口数据也显示,中国周边国家基本呈现负增长,日本同比降6.4%,韩国同比降13.4%,越南同比降11.7%,马来西亚同比降6.1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 桑百川:受通货膨胀和世界主要经济体进口需求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贸易增速下降,我国周边多数国家出口额出现大幅度下降,而我国上半年按人民币计价出口继续保持稳固,进出口额创历史新高,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保持稳固,外贸韧性持续显现。

 

相比于其他主要国家,我国外贸呈现出韧性的底色,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我国外贸同比均实现正增长。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 梁明:中国有214个出口伙伴,今年以来,我们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大幅提升,它对我们的拉动力也是大幅提升。我们出口的国别结构、商品结构,让我们的外贸会更加安全。

 

增“成色”!新产品 新市场 新业态不断拓展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国际市场更加多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接近两位数,新能源产品拉动显著,特别是外贸“新三样”合计出口增长61.6%,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16%等等。新产品、新市场、新业态彰显我国外贸发展的“成色”。

 

去年,欧洲遭遇能源危机,中国出口的“电暖炉”“电热毯”等取暖设备走俏欧洲。近期,多国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中国生产的电风扇、空调、车载小冰箱、防晒服等一系列防暑产品又迎来出口高峰。

 

 

深圳海关综合业务处副科长 张弓:出口防暑降温产品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除了传统的空调、冰箱这些产品,具备降温功能的工作服,多功能风扇和车载冰箱这些“冷”产品出口呈现了一个火热态势。以电扇为例,上半年全国企业经深圳口岸出口电扇147.1亿元,同比增长17.1%。

 

 

中国出口的产品持续满足来自世界的最新需求。跨境电商阿里国际站的数据也显示,深圳、东莞、宁波生产的消夏小家电今年爆火,出口英国、荷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以及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增速较高。特别是,中国生产的太阳能“储能电扇”尤其受到海外买家青睐。

 

 

深圳某电器生产企业负责人 赵喜平:原来的工期基本上是15天可以快速出货给客户,现在已经排到了60天之后,有的甚至更长,我们也在扩产线,开复制模具,把我们的产品尽快生产出来。

 

 

今年以来,受益于国际航运业的复苏,我国造船企业也频频抢下国际大单。在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北海造船的所有船坞已经排得满满当当,这些船舶将出口日本和欧洲市场等。

 

 

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经营部部长 尹海军:左手边就是我们正在为法国达飞公司建造的5500箱集装箱船,另一个船坞,远边那个是我们正在建造的LNG双燃料21万吨散货船,目前我们公司手持订单有48艘,我们订单量已经安排到2026年下半年。

 

上半年,我国造船新接订单量占全球72.6%,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都位居世界第一。

 

 

小到防暑产品,大到船舶,再到近期比较火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外贸新三样”,我国制造业基础牢固、产业体系完备、外贸产品创新力足、新业态保持高速增长,构筑了我国外贸发展的坚实“底座”。

 

添“亮色”!持续打造贸易发展良好生态

 

上半年,我国21个自贸试验区发挥较强带动作用,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分别增长8.6%和26.4%。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不断加大制度集成创新,推动货物贸易创新发展,更好激发外向型经济的活力和潜力。

 

这家位于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的企业,主要研发二维码解码芯片产品,近年来,公司的海外业务不断增长,生产的产品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林林:三年前,公司在海外的营收占比只有30%。现在这三年,增长到70%。而我们这个公司的营业收入由三年前的20亿,现在已经到30亿。所以无论是从相对值还是绝对值,都有巨大的增长。

 

 

这家企业海外业务的快速增长正是源于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带来的活力。企业发展需要引进大量高精尖研发设备,在以往,这些设备引进来手续繁杂,周期很长,如今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优先鼓励进口高新技术设备,在申报、纳税和进口许可证上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精准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林林:我们放到自贸区里,所有的设备直接在自贸区使用,只要在它的监管区里就行,这就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整个能力,包括我们的研发能力和生产供应的能力,这使得我们应对供应韧性、企业研发的速度等都有一个质的提高,自贸区的这些创新的政策实际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自贸试验区不仅通过制度创新,为外贸企业降本增效,还不断在货物贸易创新发展方面积极开展探索。

 

 

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这家公司的航空维修工程师正在对今年进境的第100架飞机进行检修。企业负责人介绍,今年这第100架飞机的到来,比去年足足提早了2个月。今年上半年,企业航空维修相关出口业务量也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3%。

 

 

厦门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正林:“修理物品+保税仓库”的方式,飞机作为修理物品进来,航材可以放保税仓库,保税或者是免税,飞机进出不存在关税的问题,对它来讲,它的整个成本是有下降的,整个便利性是有提高。

 

 

支持航空维修产业抢抓市场机遇,厦门海关为企业提供航空维修产业保税、通关、查验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并推出区外保税维修的监管举措。和传统模式相比,企业采用区外保税维修模式开展进境飞机维修业务,每年可以节约10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占用及其他各项相关费用超百万元。今年1—6月,厦门海关监管区外航空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882.15亿元,同比猛增16.6倍。

 

 

厦门机场海关航空维修保税科副科长 殷冷媛:从畅通整个航空产业基地内部的微循环入手,创新优化监管流程,支持企业改变生产经营模式,探索培育“保税+租赁+交换+维修”的国产飞机国际航材保障新模式,来助力厦门航空维修产业快速发展。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选择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应用场景丰富、监管能力较强的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等5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先行先试。对于试验效果好、风险可控的试点措施,将复制推广至更大范围进行压力测试,一系列政策举措持续发力,持续推动我国外贸创新发展释放潜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赵福军:外贸发展与外贸企业所在的生态系统环境紧密相关,环境好,才能支撑外贸持续发展和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在外贸供给上,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不断推动外贸转型升级。